大概有几个机缘,以前看电影有几个办法
-
自己去下载,等下载完了再看 自从节奏快起来以后,发现等不了了,另外以前收藏的地址也无法下载了,百度基本搜不到有价值的东西,所以一度放弃了看电影这件事。
-
在线网站 发现大部分在线站点都是带广告的,也不是高清的。意思也很明白,人家就是靠这个赚钱的。时间长了,感觉还是不适合小朋友看。另外有些电影小时候想以后给孩子看,后来发现总感觉大人的视角有问题,咋看咋不合适。如坐针毡。所以想弄个分级管理的东西。
-
云服务器直接看 百度云用了很多年,但是时不时把我的电影给删了,关键是也是找了好久的东西,给吃掉了。
至于看电影用啥软件,没讲究,期间换过很多次,最后落在VLC上了,将就看吧。
直到有一天,有人告诉我,我看的这些东西,叫熟肉,原版高清的那个叫生肉。再来一句,咋吃得下去呀。尼玛,你是毁了我的美好世界呀,尝试了一下,瞬间觉得不香了。
另外以前有整理文件的系统,后来忙起来没整理,感觉挺别扭的。
目前的状态是 atv+infuse+alist+阿里云盘+迪士尼会员,想看啥,搜一把,放阿里云盘,infuse自动就同步了
1、几个名词解释
1.1 atv
就是appletv,苹果电视,就是机顶盒,用之前就想着,机顶盒能有啥了不起的,还卖这么贵,国内还用不了,这玩意啥情况。
1.2 刮削器Scraper
这个东西第一次听说觉得这是嘛呀,后来直到了,它就是帮我们去找电影的介绍信息的,包括海报,演员,评价啥的。详细的介绍放在后面。不过这玩意第一个翻译的人,不知道咋想的,你真是赢麻了呀。
1.3 生肉熟肉
第一次听到也是神奇,都是啥呀。传统的区分方式是,电影文件格式是MKV,里面没有字幕,字幕是另外的文件提供的,一把格式是srt,简单理解就是带时间戳/时间轴的文本文件。好处是方便挂各个语言信息。 熟肉的意思就是把mkv文件和字幕文件放一起了,一把就是放简体中文字幕,弄一个单独的文件,一把是mp4格式的。但是现在很多mkv文件里面,包含了字幕也包含了不同的音轨,所以 个人的理解,熟肉是有目的的,目的就是为了加各种广告,特别是刑法中规定不能干的那些事,这些组织也很有动力去搞这种事,反正长尾放着,也无所谓。它们一方面节约成本,会把分辨率降低,另外如果里面有多个音轨直接就删除了,可能一个mkv文件10G,到mp4也就1-2G,或者几百M。 从这个角度来看,熟肉是没法下咽的,特别是看来很多生肉以后……
1.4 PT/BT
BT很好理解,PT简单可以理解是一个小圈子里面的BT。啥意思呢,因为很多人下载BT以后就关软件了,这样的话他就只索取不付出。所以有人就搞了小圈子,大家必须贡献。当然,我们也很好理解,如果钱给够也没这个限制,这种小圈子通常要求比较多,也会考核节点的贡献度,如果维持,也只能靠内容取胜了。通常东西是好的,但是我们未必能接受这种管束。就一个电影,至于嘛!
1.5 emby公益服
这些流媒体服务,虽然一开始看起来是方便diy,也省去了文件整理的麻烦,因为有刮削器的存在,一定程度上,文件就不用整理了,也就减轻这方面的压力。 很容易想到的是,既然我们自己的电脑可以做流媒体服务器,当然也就有了人做了服务器给人用的呗。所以就有了适合各种客户端使用的服务器。 其中有个说法叫emby公益服,意思就是免费用它的服务的意思。但是我们知道,流媒体的带宽占用,播放时候的资源需求都是不小的,所以如果不想自己弄,去找个服务也是可行的。
2、购买atv的心路历程
买之前各种担心,担心买过来有质量问题,担心用不起来,担心成摆设了。想买它有个考虑,
- 想看点迪士尼动画片和纪录片,另外让孩子远离国内这些nc的影视作品。 这个目的很快达成了,资源太多了!!!
- 想把以前收集的一些电影啥的给孩子看看。 自己收集那些完全没必要,原来avi,rmvb,乱七八糟格式的,1G以下的留个名字直接删除了
- 准备工作
- 专门为它买了一个mt3000的路由器
- 专门注册了一个台区appleid,说是比较便宜?我也不知道哪里便宜。
- 专门买了一根8k的高清线+一根7类1米网线
- 买了一个infuse软件,这个是用在手机上的,atv商家让我不要登录,那就另外买一个了
-
购买过程 然后简单对比了几个平台,几百上都差不多,他们都很谨慎,也不会在平台上告诉我们翻的事, 或者说,没有这个基础,他宁可不做这单生意。说是怕钓鱼 一般来说,它们都会给我们几个app。 最后选定了一家店铺,讲了讲美版和港版的区别,就电源线不太一样,老板给了一个适合国内的电源线,也明说了这俩版本差价就那根线没必要,下单以后,他才给了我一个文档,里面告诉我如何安装啥的。
- 收货以后
拿到以后,发现真没啥难的。
遥控器比我想象中操作简单,和iphone操作异曲同工吧。另外家里的iPhone居然都能操作电视,啥都没设置过(可能是相同wifi,可能是其他技术)
安装了店家给的几个app,主要是
- infuse 用来看视频,我用了自己的alist连自己的阿里云盘,他也提供一年收费的alist服务
- cheers 看b站用的
- atv? 名字忘记了,大概就是后面可以接普通电视节目,当然是人家的收费源
收费合理是可以考虑的,自己折腾也累人
3、刮削和流媒体服务器
3.1 刮削器的原理
前面大概说了刮削器的作用,就是获取影片的介绍信息。我们一琢磨就想着,这玩意牛啊,这么智能的吗?根据文件内容的md5信息?后来一想不对啊,这玩意各种熟肉,你加工我加工的,管理起来很复杂呀。
还是我想多了,人家根本没这么考虑问题,它的原理就是根据文件名来的。为了方便管理,给文件名做了一些规范。然后去网络取,我们很容易就想到,这也是互联网基础服务,自然有收费和免费之分。
有了这玩意以后,自然就有开源的刮削器,开源的管理更严格一点,如果文件名不匹配可能就搜不出来了。国外的源主要是tmdb,国内可能豆瓣是不错的选择(以前它自己估计也没想到这个用途吧)
很自然就想到了,既然能给电影搞,当然,也能给音乐搞,也可以给电子书搞。
https://developer.themoviedb.org/reference/intro/getting-started
在用这些刮削器的时候,如果文件名不规范,内容也是错乱的,这就有点坑爹,只能从源头上搞定了。相对来说,infuse的刮削器还算可以了。
服务器软件的刮削器各有千秋,对我来说意义不大
3.2 流媒体服务器
先说一下流媒体服务器,发明流媒体服务器的,也真是商业奇才了。接触流媒体这个词很久以前了,微软自带的播放器就有这个功能,但是从来也没用过,都几十年了吧。 最近才开始了解,开源的有emby plex jellyfin等,另外群晖nas自己带了一个video station的功能,在我看来,大同小异,反正在docker里面都装了一下,配置起来都不算特别简单,前面提到的刮削器也是各种坑吧。
用这些流媒体服务器,说白了,是为了组织视频文件,方便查找啥的。我们知道,这种东西,装上了,和用好是两回事,完全两码事。最后都没折腾,在路由器装了一个alist插件。
简单说,它就是一个云盘聚合插件,它把各个云盘的文件聚合到它那里,然后提供webdav方式访问,就像是访问本地文件夹一样。测试下来百度云盘好像不行,阿里云盘还是很方便的。
相对应的客户端播放软件有vlc,kodi,infuse,emby等,这里主要介绍infuse播放软件
3.3 infuse的神奇之处
infuse有pro版,大概是几百块吧,某宝买的不到20,就是给个帐号,自己登录appstore,去下载就好了。
图上是用了webdav的方式加文件,实际上它可以通过各种协议加文件。
收藏夹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功能,相当于重新梳理了界面,想要在播放界面看到的内容,通过收藏夹来实现了。 比如阿里云盘里面有个文件夹,电影,它包含 儿童电影,美剧,2个文件夹。 我们在收藏里面,可以分别加儿童电影和美剧,这样我们在界面选择的时候,就可以看到2个文件夹了。
在播放界面它会帮我们组织好各个电影,另外也会做好关联介绍,省得我们去翻了。它也会展示最新加入的电影,评分高的电影,随机来个电影啥的
infuse的神奇之处,同步 这个是我还没想明白的,可能它有个啥协议之类的。 就是在手机上操作了infuse,设定好收藏夹啥的,atv上的infuse,自己就好了,和我手机上的内容一致。 但是他俩没有帐号的问题啊。它也不用登录啊。
另外,因为电影本身如果带有分级信息,infuse可以设置分级管理
3.4 其他几个app
装了这个玩意以后,就开始折腾,基本上就TED,Youtube, 迪士尼,nasa这些吧,hbo和netflex不太敢,小孩太小了。
4、大概有点啥收获
最近家里装宽带的事,无意中接触到atv,于是就开始了一段莫名其妙之旅。流媒体的发展已经很多年了,而我对这件事,几乎完全没有概念。 简单来说吧,以前知道有单反穷三代的说法,也知道音响很费钱,现在知道,干啥都费钱。 接触互联网时间有点长,内里可能一直是稀缺性思维,所以总会想办法在网上找到一些资源。简单来说,以不花钱为荣,因为资本家说了,你的时间更宝贵,所以买了很多会员,
我也一度怀疑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,最后发现,人生不折腾,总是缺了点啥,折腾的结果不重要,过程让我了解了原来还有这么大一个世界。
更重要的是不折腾,就真的老了
如果有必要,后面可能加nas,加各种服务,其实atv本身不贵,atv+音箱+电视+各种app+各种资源,费钱了。
不过是看个电影而已,有必要这么折腾吗?折腾完了发现其实也没咋折腾,就是知道了有这么个事,但是不想非功夫去弄,该花钱就花钱,至少知道是咋回事了吧。
5、还想干点啥
目前是把电子书的web服务弄好了,但是还是给自己一个限定,系统里面最多放100本书,手机里面最多放10本书。